科学施肥“一手”搞定

 

    发布时间:2016年5月3日

   

  科学施肥是中国农业的长久课题,也是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眼下,借助“互联网+”,它迎来新的阶段。

  4月15日,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农业部与中化化肥合作建设的智能配肥站产出了它第一包真正意义上的“定制肥料”。与往常不同,这包肥料是手机远程下单而生产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复合肥不同,这包肥料的配方是后台大数据运算的结果,精准匹配目标作物和地块的施肥要求。

  最近十余年,化肥减量增效成为农业部中心工作,去年农业部还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以“缺什么、补什么”为核心的测土配方施肥是重要抓手。“智能配肥是用互联网工具重新梳理测土配方施肥流程,从而加快科学施肥到田入户。”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说。

  一键下单 施肥浇水真简便

  在现场,记者目睹了一袋个性化定制肥料的智能化制造全过程。

  在安装了智能配肥操作系统的手机APP上,工作人员选择目标地块、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后台自动调出大数据,计算出对应配方和施肥量,生成订单,并将指令发送到配肥站。终端配肥机安装有氮、磷、钾,以及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四个原料斗,接到指令后,配肥机按照配方掺混不同原料,一袋定制肥料由此生成,前后不过十来分钟。

  石坝镇的智能配肥站生产配方掺混肥,主要面向大田作物。在明光市古沛镇,记者还见到了中化化肥与明光土肥站联合开发的智能液体配肥站。当地农民蒋先生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APP轻松为大棚蔬菜浇水施肥:手机触动远程开关,水和肥料便通过管道渗透到各个大棚的作物根系。“通过手机蓝牙控制,3个小时便能完成200亩大棚的滴灌和施肥。”蒋先生说。

  一台智能配肥机描绘出智慧农业的雏形。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农民在家里或者地里,只需输入简单几个参数,便可完成配肥、浇水和施肥一系列工作。

  这一切的背后,首先源于大数据的支撑。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处长宁鸣辉说,2012年,农业部启动农企合作,一方面农业部门把十余年的测土数据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将此成果转化为产品。毫无疑问,互联网的介入,为测土大数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平台,向“一家一测土、一户一配方”的科学施肥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柔性生产 肥料业中国智造

  目前,在“互联网+”大潮之下,除中化化肥外,越来越多的化肥行业骨干企业加入了探索智能配肥的行列,因为这种模式调和了农民差异化需求和工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被称之为柔性化生产,代表了化肥行业的中国智造。

  此前,对农业部门而言,多年积累的测土数据如何在科学施肥和零增长行动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难题。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处长李荣曾介绍,农业部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测土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同时农业部们仍然在依据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开展“三年一轮回”的测土化验工作,适时更新测土数据和肥料配方。

  但是,在传统复合肥生产中,因为规模化生产的需要,配方不可能针对作物和地块随机调整,否则成本太高,这是多年以来农业部门测土数据难以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在农业一侧,过量施肥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作物和地块设计配方和生产差异化的肥料成为必须。

  农民和政府都有需求,而作为另一方的企业却无法供给,解决这个矛盾,互联网提供了可能。马跃介绍,中化化肥智能配肥由四个部分组成:云端数据库+电子商务平台+智能配肥机+农业服务平台,这套体系与农业部门的数据平台互通,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分布式智能生产装置,实现肥料配方、生产、施用以及农业综合服务的智能一体化,从而高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的定制化需求。

  对智能配肥终端而言,增加配方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变化,生产柔性非常强,同时,配方肥直接面向农户,减少了中间环节,综合成本较之普通肥料下降大约20%。

  而且,智能配肥模式具有轻资产、低成本快速扩张的特点,理论上可以覆盖每一个农业主产区,从而放大农业部门大数据的共享价值。在统一的后台管理下,终端配肥机可进行全国布点和分散式生产,减少原料二次转运的物流费用。据测算,一台年产4000吨的自动配肥机仅需投资20万元,贴近农民的优势非常之明显。

  智慧农业 一切尽在手掌之间

  推广这一全新的化肥生产模式,中化化肥正在酝酿更大的蓝图。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化化肥将实现全国布局1万台智能配肥机。

  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事物,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首当其冲便是农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目前,智能配肥系统有三种方式实现控制,一个是手机端,包括APP和蓝牙控制;另一个是电脑端网页控制,还有一种便是现场通过触摸屏操作。无论哪一种,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相当数量的农民还不熟练。

  马跃认为,这些困难都是阶段性的。一则,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集约化发展,农业种植主体正在发生改变,新型农民接受互联网的能力更快;二则,包括中化化肥在内的一批行业领军正在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据介绍,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中化化肥除了发展农村职业代理人,通过他们帮不懂智能化设备的农民进行代购之外,还致力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化技术培训,并委托中化化肥下属300多位农艺师开展服务。

  事实上,与暂时的困难相比,智能配肥还只是第一步,它更长远的目标是要走向智慧农业。未来,智能配肥体系可以接入金融、保险业务,最终还要连接物联网,监控农作物温度、湿度、病虫害等生长环境指标,并与智能系统联动,控制浇水、施肥、打药。掌控这一切,或许都将只在手掌之间。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天秀路10号中国农大国际创业园3号楼5034
邮编: 100081
联系人: 启高生物科技
电话: 010-68941121
传真: 010-68941121
手机: 18801325748
邮箱: qigaobio@163.com